撰写SCI的秘诀,此书全包了!
话说谁不想拥有一篇自己的香香SCI呢?可当真正开始写的时候,很多同学不禁头大,内心os:读都读不懂,还让我写?
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完成了实验,终于可以写文章了,面对一堆数据顿时文(zhua)思(er)泉(nao)涌(sai),对香香无从下嘴。
于是我选择了xx翻译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被老板揍的半个月没出门。
回去之后我躺在床上发奋图强,寻找各种撰写SCI的妙招。
事实上SCI的写作是属于学术文体,要求结构严谨、逻辑一致、论述透彻、行文简洁、词义明确、格式规范。小到标点符号,a,an,the,大到语句间的联系,段落的排布,处处有大学问。
接下来就教给大家如何快速入门SCI的撰写以及与审稿人的周旋。
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写的文章的类型,是属于基于主题的文章还是基于假说的文章。通常我们看的综述以及案例报导都是属于基于主题的文章,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论述;而我们最常看到的研究性论文是属于假说型文章,即我们提出一个假说然后去论证。
每种类型的文章都有固定的写作结构。就研究性论文而言,其最基本的格式为IMRaD, 即:Introduction, Methods, Results, and Discussion。同时,有些期刊会做一些微调,因此我们可以先按照基本格式完成正文,在投稿之前根据期刊的要求再进行调整。
在确定文章的结构后,我们就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击破。事实上,文章的Title, Abstract, Introduction, Materials and Methods, Results, Discussion都有各自的特点,我们只有根据其特点来写作才能抓住读者眼球,让编辑赞不绝口。
例如Title, 标题是一篇论文区别于其他论文的显著标记,好标题具有精准、简洁、清楚、特指、可读性强、信息充分的特点。因此写好一个标题也是很不容易的。
除此之外,如何与编辑进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,任何一封信件都可能决定着编辑是否录用。其中Cover letter是投稿时必要的,Cover letter是向拟投稿期刊编辑提供论文作者和文稿必要信息的关键途径。一般而言都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:
终于,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,我颤抖着将手稿交到老板手中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老板把后面所以的文章撰写和修改都交给我了。
如果要问我是怎么系统学习的,那就不得不拿出我的独门秘籍《医学SCI论文撰写与发表》这本书了。
在本书中,系统阐述了SCI的写作,小到大小写、标点符号,大到语句结构、逻辑运用,涉及的内容无不是国人在英语运用中遇到的瓶颈问题。
本书对文章各个部分的撰写进行了层层剖析,并且还有中文的注释和批注,提供必要的练习材料,帮助大家快速入门和掌握撰写SCI。

